石油墨:文人的创新之举

发表时间: 2020-05-23 07:08

读到一首诗,叫《延州》

二郎山下雪纷纷,

旋卓穹庐学塞人。

化尽素衣冬未老,

石烟多似洛阳尘。

延州是哪里?就是今天的延安。作者在诗中写下了延州发现石油的过程。

诗里说,二郎山下,大雪纷飞。战士们学着塞人,立即撑起帐篷。干净的衣服已经脏了,但冬天还没有过去,天空中,石油的烟气,比洛阳的灰尘还大。

你一定很惊讶,宋代的诗里,石油已经有了很大的开采规模,否则,怎么可能“石烟多似洛阳尘”?

这首诗的作者叫沈括。

沈括,杭州余杭人。他的《梦溪笔谈》,被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“百科全书”。就在这本书上,记载了他发现和命名“石油”的过程。

元丰三年(1080),沈括知延州,也就是在今天的陕西延安做知州。当时的延州,还是宋朝与西夏接壤的边境地区。沈括在做知府的同时,还兼任边防部队总指挥,驻守边境,抵御西夏。

有一天,他听说延安地区出“脂水”,点了火,还能燃烧,他就坐不住了,非要去看一看。他一看,发现这个水,产在水边,与沙石和泉水相混,时断时续流出来。沈括说,我看这个水产自地下石头里,看上去像清漆,燃起来像火炬,就叫他“石油”吧。

光命名石油还不够,沈括还发现了石油的新用途。什么用途呢?他说这个石油燃烧落下的灰,可以做墨。这个墨,非常有光泽,即使松墨也比不上它。他还说,这个墨,以后一定会广泛流行,只是我开始制作它罢了。

最后他说,石油产于底下,无穷无尽,不像松木不断砍伐会枯竭。

这就是那个时代沈括对石油的认识。今天看,这样的认识似乎太原始了,但却是人类历史上,沈括是第一次使用“石油”这个词,并延用至今。

我们从沈括的记载得知,古人做墨,原来是用松油,通过砍伐松木提炼。用石油做墨,是他特有的发明。

沈括不但用做墨,还给自己的产品起了一个商标叫“延川石液”,并预言,这个墨将来会非常流行。

那么,这个墨后来是否真的流行呢?

看看大文豪苏东坡的评论吧。苏东坡专门为沈括的产品写过一篇文章,题目是《书沈存中石墨》。存中,是沈括的字。

他在文中说,“沈存中帅鄜州,以石烛烟,作墨坚重而黑,在松烟之上。”

在苏轼眼里,石墨在松墨之上。

元祐四年(公元1089年),苏轼自京城赴任杭州,途径润州(今镇江),沈括迎接,以鄜延(今延安)所制石墨为赠。

苏轼一用,大喜,用文字记下此事。我想,以苏轼的名人效应做广告,沈括的“延川石液”可以大销。

只是后来的沈括离开延州,贬谪随州,后又居住润州,“延川石液”也只能是段回忆了。